第五章 中国人为什么生气 (3)(3 / 4)

忐忑的中国人 梁晓声 8601 字 2个月前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是我想到了老舍先生回忆母亲的文章,他在文中写到——在他记忆中,母亲生前没穿过一件好衣服,没吃过一顿好饭……

想到了萧乾先生回忆母亲的文章,他在文中写到——他领到第一份工资时,转身就去匆匆买了一听罐头,匆匆往家赶,因为母亲一直在病着。待他用小勺将一颗罐头樱桃送到母亲唇边时,母亲已咽不下那颗樱桃了……

想到了季羡林先生回忆母亲的文章,他在文中写到——自己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回到家中时,母亲已入棺了。而他“恨不得一头撞死于棺旁,也随母亲去了……”

他觉得,为了求学而竟没与母亲见上最后一面,是自己“永远的悔”。

想到了朱德那一篇著名的《我的母亲》……

如果有人做一项统计,那么事实是——几千年以来促进人类在各方面进步的数不胜数的儿女,他(她)们的母亲绝大多数是平平凡凡的

母亲。他(她)们身上的可敬品质,也往往与他(她)们的母亲对他(她)们的日常影响有关。

这一事实体现在中国,尤其令人起敬意。因为在西方抚养儿女已不再是含辛茹苦之事时,中国的许多女性却是在饥寒交迫甚至贫病交加而且忍辱负重的情况之下,坚毅地做着母亲。

人回忆、缅怀父母的文章,我看重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情感意义,这是普世的;二是折射过去时代特征的意义,这是认知价值。二者相结合,是好的回忆文章的饱满元素。

立三兄,仅就呈现母爱的情感意义而言,若放眼世界来看,令读者唏嘘不止的好文章,比我们收在此集中的篇数多得多。若放眼全国来看,也还是要多出几倍。

你我其实是在做一件从大海中掬一捧水般的事情。

但通过此集中的一些文章,进一步唤起中国人对于中国母亲们的敬意;使对从前年代缺乏了解的当下青年,增加一点儿认知,怎么说都是必要的。

除了含辛茹苦的中国母亲们,另一些中国母亲们,也有特殊的可敬处——她们身为知识女性,注重对儿女们自幼的家庭文化启蒙和人文情怀的培养。她们是中国母亲中缪斯型的母亲,并且我祈祷中国以后含辛茹苦的母亲少一些,不但本身是知识女性,也特别注重以新思想为我们的国家培养“新国民”的母亲们多起来!

至于我的那一篇《母亲》,因篇幅较长,就不收了吧!此事兄当依我,不再提。有那篇幅,莫如多收入一两篇他人的文章。

立三兄,归根结底,我认为我们是编了一部感恩集——我们的每一位作者,通过回忆文章,表达了他(她)们对自己母亲的感恩;而他们所有人,通过这样一部集子,部分呈现了中国人对中国母亲们的感恩;而一部分中国人对中国母亲的感恩,多少也总能带来人类对母亲们的感恩情悸。同时,如我前边所说,我们也是编了一部回眸集——向以往的年代,怀着人们对母亲们的敬意深情望去;于是一些以往年代的特征,必会或多或少呈现在字里行间。

而能达到以上两个初衷,你我作为编者,也就值得感到欣然了。

向中国的母亲们致敬!

向全人类的好母亲们致敬!

14.一个人类社会的真相

各位尊敬的朋友,虽然我遵命代表培艺艺术基金的全体顾问公开发言,但那也没有办法不以太过于个性化的文字来表达一些感想。如果因而违背了全体顾问的共同态度,只得请诸位多加包涵。

因为我早已不会不个性化地发言了。

我认为,如果世界上忽一日没有了一切艺术,那么一多半的人类恐怕会觉得,活到四十五岁左右也还是活得太久了。而另外一半人类,会经常产生自杀的念头。

没有了一切艺术的人类,连对爱情来临的喜悦也会大打折扣的。

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在没有了艺术的世界上津津有味地眷恋不舍地活到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甚至一百多岁呢?

那样地活着跟一只长寿龟有什么区别呢?

即使能活到一千岁吧,那不也接近是叫作“千岁”的那一种古怪东西吗?

在希腊神话中为数最多的女神是缪斯们。

她们形影不离的好友是司美女神。

缪斯们出现在哪里,美便出现在哪里。

如果缪斯们失踪了,维纳斯肯定也不想再活着了。

如果从全部人类的文明中剥离掉古代至现代的一概艺术成果,那么所谓文明便不值一谈。大家都知道的,西方诸国陷入了经济困境。但如果中国对麻烦最大的美国说,几万亿美

不想错过《忐忑的中国人》更新?安装狐恋文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